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形成协同共治一盘棋,各基层法院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突出特色,诉源治理工作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一条具有鄂尔多斯法院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之路正在形成。
鄂尔多斯市中院推出
【诉源治理“花”开鄂尔多斯草原】栏目
展示两级法院诉源治理经验
第十期:
中心引领 纵向贯通 横向集成
织密诉源治理“过滤网”
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坚持以诉讼服务中心为枢纽,纵向深入贯通基层,横向联动社会力量,形成了“中心引领 纵向贯通 横向集成”的过滤网式诉源治理新格局,促进矛盾纠纷层层化解。
一
发挥诉讼服务中心枢纽作用
建立解纷线路上的“串联器”
一是强化两翼驱动,建设“两个体系”。建立“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诉讼服务中心整合了送达、保全、鉴定、卷宗调阅、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功能,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的诉讼服务。建立“法院+N”的多元解纷体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矛盾化解。二是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注重平台推广。以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评估指标体系2.0+指标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全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进一步扩大线上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二
推动力量下沉、纵向深入
延伸服务触角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是人民法庭彰显便民优势。严格落实人民法庭驻庭制度,加强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民法庭设置司法联络员,与辖区网格员保持常态化联系,网格员发现矛盾“吹哨”,司法联络员第一时间向人民法庭报告,法官及时就地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2022 年,人民法庭共参与化解矛盾19次,提供法治指导23次。二是法官驻村工作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22名员额法官和22名法官助理分组包联全旗四镇85个嘎查村(社区),建立了对应的法治指导关系,每个嘎查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络点,公示了驻村法官工作职责及联系方式,协助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2起。三是“百名政法干警进百企”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40名法院干警与辖区40家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邀请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7次,深入企业走访8次,获得辖区企业的一致认可。四是“法润童心”法律进校园系列活动护航中小学生成长。通过“校园模拟法庭”“趣味法律课堂”等形式开展“浸润式”法治宣传教育,共推动法律走进校园6次,覆盖中小学生800余人次。
三
推动多元治理、横向联动
集成社会力量,深化内部挖潜
一是发挥人民调解的“奠基石”作用。2018年10月,联合旗司法局成立诉调对接中心,邀请鄂托克前旗人民调解员协会入驻,该人民调解员协会目前有29名在册调解员(包含司法局工作人员、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网格员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抽调1名法官、2名书记员入驻,开展法官指导下的诉前委派调解工作,2022年至今,诉调对接中心分流案件539件,调解成功338件,调解率62.7%,司法确认180件,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案件新收数量下降70件,同比下降7.5%。二是开展特邀调解工作。建立第三方调解室,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为本院特邀调解员,2022年,特邀调解员参与化解信访案件10余件。三是构建“法院+N”纠纷调解平台。联合工会、工商联、土地仲裁委员会、公安局和保险公司等部门和组织,提供专业化解纷服务,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引导当事人通过土地仲裁解决纠纷8起。四是推行“法官七日调”工作模式。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登记立案前,经当事人同意,在七日审查起诉期间指派法官再次调解,再次调解不成的,及时登记立案,开展以来,成功在诉前调解案件28件。五是加强内部案源管理。深化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4个速裁团队,完善精准分流、调裁对接、程序转换工作机制,2022年,速裁团队审结案件209件。六是强化判后答疑调解工作。案件判决后,鼓励审判人员在释法明理的基础上,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并继续进行调解,填写《判后答疑工作记录表》,有15起案件经判后调解后服判息诉。七是执行案件治理。建立诉讼中当事人主动履行引导机制、判后调后自动履行和不执行生效裁判文书司法风险及责任告知制度。对于执行中终结本次执行的案件进行跟踪督查,对终本申请人定期约谈,对被执行人定期追踪,加强执行办案解疑工作,有效减少涉诉信访案件增量。
诉源治理开展以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主动参与全旗社会治理,对标市中院提出的筑牢“三端五防线”,形成了矛盾就地化解、多元化解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