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形成协同共治一盘棋,各基层法院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突出特色,诉源治理工作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一条具有鄂尔多斯法院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之路正在形成。
鄂尔多斯市中院推出
【诉源治理“花”开鄂尔多斯草原】栏目
展示两级法院诉源治理经验
第六期:
搭建“三网两中心”,推动“三源同治理”
开创和谐善治新局面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瞄准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圈的区域定位,立足案件数量迅速攀升、连年走高的审判态势,抓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大好机遇,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沿着全市法院“三端五防线”工作思路,于2022年首次提出“三网两中心”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全时空覆盖、全资源利用、全周期参与的治理体系,成效初现端倪。(“三网”指法官网+调解网+智治网,“两中心”指全旗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本院诉调对接中心,“三源”指诉源、执源、访源)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院新收民商事案件1919件,同比下降19.1%,诉前调解矛盾纠纷739件,将近27.8%的矛盾纠纷止于未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第一,铺设一张“法官网”,突出源头预防。
我院充分借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早在2020年6月着手部署法官驻村工作,制定《驻村法官工作制度》,之后多次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增配,健全法官驻村名册,到今天全旗161个嘎查村(社区)全部挂牌设立法官驻村工作站,47名法官和法官助理签订协议、下沉网格,激活基层解纷引擎。一是延伸触角,建立预警机制。基层的矛盾纠纷,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一旦任由其发酵,很可能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为了及时排查矛盾纠纷,驻村法官利用现有的微信工作群,随时随地了解村社群众生活状况和驻地企业经营情况,动态掌握潜在的风险,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快速作出反应。二是定期走访,坐诊化解矛盾。驻村法官采取“两个固定日+多种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即每月中旬和月底带案下乡、带案下访,走村入户察社情、田间地头问民意,集中批量式解决矛盾纠纷,以案释法、议案普法,不断提升基础群众法治素养。今年已累计走访27户,化解矛盾72起,36户群众自行和解纠纷。三是争取各方,联动调处纠纷。谱写诉源治理“和谐曲”,需要社会各群体不缺位、不错位,实现纠纷共治、效果共赢的目标。驻村法官在发挥专业领域特长的同时,充分借助两委、乡贤、调解员、网格员等资源,形成“法官+N”合力,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稳控在当地。今年以来,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协调79次,解决矛盾纠纷72起。四是示范创建,形成规模效应。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诉源治理从定分止争到少讼无讼转变,选定法院包联的乌兰淖尔社区和曼斋庙村为“无讼嘎查村(社区)”创建试点,选派一名党员法官长期驻村调解,每周安排“一个院领导+一个法官+一个调解员”进入社区,融合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共调解纠纷166件,待试点经验成熟后逐步推广,让特色治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第二,织密一张“调解网”,促进多元解纷。
我院深刻把握调解的息诉、教化功能,联动一切可以调解的力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效力确认机制,不断完善旗、镇、村、社区四级调解处置网络,形成了“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格局。一是当好法治指导员,规范调解工作。制定《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民商事纠纷调解前置操作规范》,在纠纷现场以案带训乡贤、网格员72次,在线上线下培训四级调解员2次,不断提高基层调解能力和水平,全面规范委派调解行为和诉前调解行为。此外,将“调 解未成功及时向诉调对接中心反馈调解情况和地址情况”的做法固定下来,为后续高效审判奠定基础。二是培养金牌调解员,提升调解成效。调解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更离不开群众基础。我院在全面撒网的同时,从广大群众中积极寻找“调解能手”并“一对一”重点培养,使其成长为“金牌调解员”,成为基层调解的“中坚力量”。比如,在新北社区就有这样一个名人,他叫白常喜,在邻里周围享有很高的声望,平日里社区居民发生纠纷或者到法院起诉离婚,都会打电话找他调解矛盾,甚至曾经有过打官司离婚、孤寡老人打算跳楼自杀的难题也被他妥善化解。像这样的调解先锋在嘎查村社区还有很多,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协作”的方式,深度推进诉源治理面向群众。三是依托全旗矛调中心,发挥枢纽器作用。我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中,2020年将原有的杨文宗特色调解室等调解资源全部并入全旗矛盾化解调处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在那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现在,对于主城区部分拟起诉的矛盾纠纷,我院经当事人同意后委派到旗矛调中心由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并选派资深法官入驻开展司法确认工作,有效分流主城区矛盾纠纷。在乡镇,我院以四个基层法庭为支点,发挥基层综治网络辐射功效,对拟起诉的矛盾纠纷分类导入镇综治中心,提升调解效能。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739件。四是建强诉调对接中心,发挥调节器作用。为了保证诉前矛盾纠纷合理分流、高效办结,我院从年初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在本院诉调对接中心,引入了和渊调解中心和中正调解中心两家第三方专业性调解组织,将部分矛盾纠纷分流到院内调解,既方便当事人少跑路,也能缓解矛调中心压力,还能促进专业化调解。在人员分配上,4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在诉调对接中心集中调解,2名特邀调解员在四个基层法庭巡回调解,5 名特邀调解员在金融法庭行业调解,今年累计调解案件415件。
第三,链接一张“智治网”,绘就最优蓝图。
智治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治理方式优化变革的重要方式,我院将智治纳入诉源治理总体规划,围绕群众高频需求和基层共性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和完善有关平台、系统和应用,最大限度释放诉源治理活力。一是加强宣传推广,增强大众信息化意识。当信息化出现在化解矛盾领域时,许多老百姓还不知所以然。对此,我院通过驻村调解、送法下乡、自媒体宣传、12368诉讼服务热线、手把手教授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网上调解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引导群众自觉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累计宣传35人次,366人咨询。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在旗矛调中心和法院部署在线调解室,在四个基层法庭部署在线调解终端,将可使用的调解员全部录入调解员库,畅通调解平台前端、终端的数据互联和信息互通。现在,当事人只需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手机终端或诉讼服务远程柜台申请调解,选择调解员,就可以与旗矛调中心、本院、基层法庭中就位的调解员进行网络视频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则直接在调解平台结案,如果调解不成功则通过调解平台转至诉调对接中心立案。三是引领技术潮流,创设治理品牌。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诉源治理的尖兵利器。我院积极探索运用司法区块链技术调解物业纠纷,旨在规范和推动物业纠纷的网上全流程调解。具体流程是物业公司与业主通过网上签订协议,实现对交费和违约状态全部上链,然后由协作的律所通过电子函督促达成和解,督促有效的,则由物业公司在调解平台上申请调解,由特邀调解组织对物业纠纷进行线上调解。此外,为了解决基层一线矛盾纠纷上报、分流、化解工作平台短缺的境况,我院正在与技术公司合作订制开发微信小程序“法润伊旗”,届时从当事人申请调解到村、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录入信息,再到派发工单给驻村法官(或者是驻村法官直接发现并化解矛盾),均可使用小程序进行数据留痕,为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开展诉源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融合一张“综合网”,实现三源共治。
在布局诉源治理体系过程中,我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治理链,在审判环节设立“繁简分流”点,在执行前后划出“司法调解”线,在基层法庭铺开“立审执一体化”面,让矛盾纠纷、诉讼案件、执行案件、信访事项得到有效化解。一是把好审判关口,防止变量。成立速裁快审团队,配备精兵强将,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适用督促程序或简易程序快速办结,共办结案件404件,平均审理天数17.6天。高度重视判后答疑,耐心做好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工作,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和充分认可司法裁判,今年已对210件案件的272位当事人开展了判后答疑工作,55件案件因此自动履行义务。二是把好执行关口,防止增量。将执行风险告知书嵌入裁判文书后,与文书一并装订、一并送达,提醒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成立执前督促团队,采用“法官助理+调解员”的模式在执行立案前组织双方调解,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在执行中,对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可以增加对被执行人不按期履行的惩罚性条款,由引入的第三方公证处公证确认。三是把好基层关口,提升质量。创新办案机制,将乌兰木伦法庭作为“立审执”试点法庭,打造“三体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即诉前调一体化,联合当地政府、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形成调解共同体;立审执一体化,即在基层实现“一个案件、一个流程”的“一站式”办理;五防线一体化,即有序开展法官驻村、司法调解、文书送达、网格组建、督促履行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各类案件117件。四是把好信访关口,去除存量。信访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我院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落实院长接待日、院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制度,依法妥善化解信访事项,努力将诉求解决在基层、把人员稳控在当地。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60件,办结55件。
诉源治理工作实不实、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今年以来,我院先后收到了9面锦旗和2封感谢信,其中一名当事人在感谢信中朴实地讲到:“诉前调解可以节省诉讼费,高效、便捷”,让我们备受鼓舞。下一步,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度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推动形成少讼化访、息事无讼的社会环境,为平安伊金霍洛、法治伊金霍洛贡献更大力量。